研究經濟學會抑制合作行為嗎?

法蘭西斯·阿瑪薩·沃克在 1879 年撰寫的一篇文章中,試圖解釋「為何經濟學家在一般人眼中聲譽不佳」。沃克後來成為美國經濟協會的首任主席,他認為部分原因是經濟學家無視「…將個人與其職業和地點聯繫起來,並導致他們做出與經濟理論預測相反行為的習俗和信仰。」

一個多世紀後,大眾仍然對經濟學家抱持懷疑態度。這種態度部分源於對經濟學家在重要公共政策議題上立場的明顯誤解。例如,經濟學家通常主張將排放大氣污染物的權利拍賣給出價最高者,導致批評者哀嘆經濟學家「令人震驚地無視環境和缺乏對窮人的同情心」。批評者質疑,還有什麼能讓他們支持一項「富人可以盡情污染」的計畫?然而,經過仔細檢視,經濟學家的立場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樣對窮人和環境的利益抱持敵意。事實上,正如幾乎所有經濟學系的學生現在都知道的那樣,拍賣污染權的效果是將減污的負擔集中在那些可以以最低成本減少污染的人和公司手中,而不是窮人。而這個結果顯然符合所有公民(無論貧富)的利益。

除了這類誤解之外,公眾對經濟學抱持懷疑態度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認為經濟學鼓勵人們自私地追求自身物質利益。在本文中,我們將檢驗這種看法的有效性。

經濟學家與自利模型

如果被追問,大多數經濟學家會承認,人們有時關心的不只是自己的物質福祉。許多人關心其他人的福祉、美學、作為公民的義務等等。

然而,很少有經濟學家將這些更廣泛的考量納入他們的人類行為模型中。也許領導當地聯合勸募活動的無給職志工完全是出於對弱勢群體的關懷;但如果經濟學家能為他的行為找出一些更狹隘的自利動機,他們會感到更有把握。經過檢視,至少有一些證據支持他們的犬儒主義。當我們檢視志願組織的會員名冊時,我們發現保險經紀人、房地產仲介、汽車經銷商、脊椎按摩師和其他有東西要賣的人往往不成比例地被代表。這類組織的卡車司機和郵政員工比例卻低於平均水平。

自利模型具有完善的解釋力。無論愛情在維持婚姻關係中可能扮演什麼角色,我們都知道,在提供寬鬆福利的州,離婚率較高。當能源價格上漲時,人們更可能組成共乘車隊並為房屋隔熱。當時間的機會成本上升時,人們會少生孩子。諸如此類。從經濟學家的角度來看,自利以外的動機可能很重要,但它們對於人類努力的主要推動力來說是次要的,而我們冒險放縱它們。

自利模型以經濟學為基礎,已強勢滲透到其他各種學科。心理學家、政治學家、社會學家、哲學家、賽局理論家、生物學家和其他人越來越多地依賴這個模型來解釋和預測人類行為。

我們在本文中探討的基本問題是,接觸自利模型是否會改變人們以自利方式行事的程度。本文分為兩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們報告了一系列實證研究的結果——部分是我們自己的研究,部分是其他研究人員的研究——這些研究支持經濟學家行為更自利的假設。單憑這個證據並不能證明接觸自利模型是更自利行為的原因,儘管,正如我們將看到的,可以先驗地為這個命題辯護。另一種解釋是,經濟學家可能一開始就更自利,而這種差異是他們選擇研究經濟學的原因之一。在本文的第二部分中,我們提出了初步證據,表明接觸自利模型實際上確實會增加自利行為。

I. 經濟學家的行為是否有所不同?

A. 搭便車實驗

自利模型最明確的預測之一是,當涉及提供公共或集體財時,人們往往會搭便車,坐享其成。即使是那些將從公共電視節目品質提升中受益匪淺的人,也幾乎沒有動力做出貢獻。畢竟,任何單一個人的貢獻都太小,不足以改變實現預期結果的可能性。

傑拉爾德·馬威爾和露絲·艾姆斯的一項研究發現,在要求私人為公共財貢獻的實驗中,經濟學系的學生確實更可能搭便車。他們的基本實驗涉及一組受試者,他們獲得了初始資金,他們需要在兩個帳戶之間分配資金,一個是「公共」帳戶,另一個是「私人」帳戶。實驗結束時,存入受試者私人帳戶的資金將按原額退還給受試者。存入公共帳戶的資金將首先集中起來,然後乘以大於 1 的因子,然後在所有受試者之間平均分配。

在這種情況下,社會最佳行為是每個受試者將其所有捐款都投入公共帳戶。但個人最有利的策略是將所有捐款都投入私人帳戶。自利模型預測所有受試者都將遵循後一種策略。但大多數人沒有。在實驗的 11 次重複中,對公共帳戶的平均貢獻約為 49%。

只有在第 12 次重複實驗中,以經濟學系一年級研究生為受試者時,馬威爾和艾姆斯才獲得了更接近自利模型的結果。這些受試者平均只將其初始捐款的 20% 貢獻給公共帳戶,這個數字明顯低於非經濟學系學生的相應數字 (p<.05)。

在每次重複實驗完成後,馬威爾和艾姆斯都會向受試者提出兩個後續問題

  1. 對公共財的「公平」投資是多少?
  2. 您在做出投資決策時是否關心「公平性」?

對於第一個問題,75% 的非經濟學系學生回答「捐款的一半或更多」,25% 的人回答「全部」。對於問題 2,幾乎所有非經濟學系學生都回答「是」。經濟學系研究生的相應回答則更難總結。正如馬威爾和艾姆斯寫道:

… 超過三分之一的經濟學家拒絕回答關於什麼是公平的問題,或者給出了非常複雜、難以編碼的回答。似乎「公平性」在這個語境中的意義對於這個群體來說有些陌生。那些確實回答的人更可能說很少或沒有貢獻是「公平的」。此外,經濟學系研究生表示他們在做出決策時「關心公平性」的可能性約為其他受試者的一半。

馬威爾和艾姆斯的研究可能受到批評,理由是他們的非經濟學系控制組由高中生和大學生組成,他們在許多方面與任何學科的一年級研究生都不同。也許最明顯的差異是年齡。然而,正如我們將看到的,我們自己的證據削弱了基於年齡差異的批評,即年齡較大的學生通常更重視社會關懷,例如搭便車實驗中出現的那些關懷。然而,成熟的學生可能對公平性等概念中固有的細微差別和模糊性有更精密的理解,因此對後續問題的回答不易編碼,這仍然是有可能的。

對馬威爾和艾姆斯實驗的另一個擔憂不易消除。儘管作者沒有報告他們的經濟學系研究生組的性別構成,但這類組幾乎總是絕大多數為男性。相比之下,作者的高中生和大學生控制組由男女學生組成。正如我們稍後的證據將顯示的那樣,男性在這類實驗中表現出較少合作性的傾向非常明顯。因此,雖然馬威爾和艾姆斯的發現具有啟發性,但它們並未明確確立經濟學家的行為有所不同。

B. 經濟學家與最後通牒議價賽局

另一項關於經濟學家的行為是否與其他學科學員不同的主要研究是由約翰·卡特和麥可·艾恩斯 (1991) 進行的。這些作者透過檢視經濟學家在最後通牒議價賽局中的行為來衡量他們的自利程度。這是一個簡單的賽局,有兩名參與者,一名「分配者」和一名「接收者」。分配者獲得一筆錢(在這些實驗中為 10 美元),然後必須提出如何在自己和接收者之間分配這筆錢。例如,假設分配者提出自己保留 X 美元,其餘的 (10-X) 美元給接收者。一旦分配者提出這個提議,接收者有兩個選擇:(1) 他可以接受,在這種情況下,每位參與者都會獲得分配者提出的金額;或者 (2) 他可以拒絕,在這種情況下,每位參與者都會獲得零元。賽局只由同一組夥伴進行一次。

如果兩位參與者都按照自利模型行事,則該模型會對賽局的進行方式做出明確的預測。假設這筆錢無法分成小於 1 美分的單位,分配者將提出自己保留 9.99 美元,其餘的 0.01 美元給接收者,而接收者將接受,理由是一分錢總比沒有好。由於賽局不會重複進行,因此接收者拒絕低價提議以期在未來獲得更好的提議是沒有意義的。

其他研究人員已經表明,自利模型預測的策略幾乎從未在實務中被遵循:50-50 分配是最常見的結果,而大多數片面的提議都會因對公平性的考量而被拒絕。

卡特和艾恩斯採用的研究策略是比較經濟學系學生和其他學生的表現,看看哪個群體更接近自利模型的預測。在 43 名經濟學系學生的樣本中,接收者可接受的平均最低金額為 1.70 美元,而 49 名非經濟學系學生的樣本平均為 2.44 美元 (p<.05)。因此,作為接收者,經濟學系學生比非經濟學系學生更接近自利模型預測的行為。

在分配者的角色中,經濟學系學生的表現也比非經濟學系學生更符合自利模型的預測。經濟學系學生平均提出自己保留 6.15 美元,而非經濟學系學生的樣本平均僅為 5.44 美元 (p<.01)。

康納曼、克內奇和泰勒 (1986) 報告了與卡特和艾恩斯相似的發現:商學院學生(加拿大大學中用於描述商學院學生的術語)比心理學系學生更可能在最後通牒議價賽局中提出片面提議。

卡特和艾恩斯結果的一個困難之處在於,他們分配分配者和接收者角色的方式,讓人們對以公平之名要求什麼行為留下了可能的不同解釋。特別是,分配者是透過在初步的文字遊戲中獲得更高的分數來贏得其角色的。因此,分配者可能會認為,憑藉他們早期的表現,他們有權獲得更大份額的盈餘。因此,觀察到的經濟學系學生和非經濟學系學生行為的差異可能歸因於對早期績效差異附加重要性的不同傾向。經濟學系學生在工資的邊際生產力理論中接受的培訓至少在表面上為這種解釋提供了合理性。

總結現有的文獻,馬威爾和艾姆斯以及卡特和艾恩斯的論文都提供了與經濟學家傾向於比非經濟學家表現出較少合作性的假設一致的證據。但由於前面提到的具體實驗設計問題,這兩項研究都不具決定性。在以下章節中,我們將描述我們自己測試經濟學家行為較少合作性的假設的嘗試。

C. 慈善捐款的調查資料

搭便車假設在現代經濟理論中扮演著核心角色,這表明經濟學家可能比其他人更不可能向私人慈善機構捐款。為了探討這種可能性,我們向從 23 個學科的專業名錄中隨機選出的 1245 名大學教授郵寄了問卷,詢問他們每年向各種私人慈善機構捐款的金額。我們收到了 576 份回覆,其中包含足夠的詳細資訊可納入我們的研究。受訪者被分為以下學科:經濟學 (N 75);其他社會科學 (N 106);數學、電腦科學和工程學 (N 48);自然科學 (N 98);人文學科 (N 94);建築、藝術和音樂 (N 68);以及專業學科 (N 87)。每個學科的成員,甚至是經濟學,都遠遠沒有達到強烈版本的搭便車假設的預測。但是,在經濟學家中,純粹的搭便車者(即那些報告沒有向任何慈善機構捐款的人)的比例是調查中包含的其他六個領域中任何一個領域的兩倍以上。(見圖 1。)

Figure 1
圖 1. 七個學科中純粹搭便車者的比例。

雖然我們沒有關於每位調查受訪者性別的資料,但按學科劃分的性別差異似乎並不能解釋圖 1 中顯示的搭便車模式。例如,自然科學也是以男性為主,但搭便車者的人數只有經濟學的三分之一。

儘管經濟學家的收入普遍較高,但在對公共電視和聯合勸募等大型慈善機構的中位數捐款方面,他們也是最不慷慨的人之一,分別如圖 2 和圖 3 所示。

Figure 2
圖 2. 對公共電視的中位數捐款。

Figure 3
圖 3. 對聯合勸募的中位數捐款。

為了公平起見,對於自利模型,我們應該注意到,即使在聯合勸募和公共電視等慈善機構的情況下,也可能有自利的捐款理由。例如,聯合勸募活動通常在工作場所組織,並且通常存在相當大的社會壓力要求捐款。公共電視募款活動通常會公開宣布捐贈者的姓名,而經濟學家與任何其他學科的成員一樣,都能從被譽為具有社區意識的公民中受益。對於規模較小、更個人化的慈善組織,通常有更令人信服的自利捐款理由。畢竟,未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捐款可能意味著被徹底排除在與宗教團體、兄弟會組織等會員資格相關的實質性私人利益之外。

對經濟學家向其他慈善機構捐款的檢視顯示,他們的年度中位數捐款實際上略高於所有學科整體的年度中位數捐款(以絕對值計算)。但由於經濟學家的薪資明顯高於大多數其他學科的成員,因此這些資料,如圖 2 和圖 3 所示的資料,往往會誇大經濟學家的相對慷慨程度。遺憾的是,我們沒有調查中受訪者的直接收入衡量標準,但我們有每位受訪者在其學科中執業的年資。為了試圖將收入效應納入考量,我們使用來自一所大型私立大學的資料,估計了每個學科的收入函數(薪資與執業年資)。然後,我們將這些收入函數的估計係數應用於我們調查中的經驗資料,以推算我們調查中每位受訪者的收入估計值。最後,我們使用這些推算的收入數字,以及受訪者報告的慈善捐款總額,來估計圖 4 中顯示的收入與捐款總額之間的關係。在後一個練習中,所有經濟學家都從樣本中剔除,理由是我們的目的是查看經濟學家的捐款模式是否偏離我們在其他學科中看到的模式。

因此,例如,在圖 4 中,我們看到一位年收入為 44,000 美元的非經濟學家(大約是我們樣本中建築師的推算收入中位數)預計每年向慈善機構捐款近 900 美元,而一位收入為 62,000 美元的非經濟學家(大約是我們樣本中經濟學家的推算收入中位數)預計每年捐款超過 1400 美元。

Figure 4
圖 4. 慈善捐款與推算收入。

使用慈善捐款與收入之間的關係,我們計算了每位受訪者的預期捐款,作為其推算收入的函數。然後,我們將一個學科的慷慨程度衡量標準計算為該學科成員實際報告的捐款平均值與根據成員推算收入預期的捐款平均值之比。因此,如果這個比率超過 1.0,則表示一個學科比預期更慷慨,如果小於 1.0,則表示不夠慷慨。經濟學家的計算比率為 0.91,這意味著我們樣本中的經濟學家捐款金額為根據其推算收入預期捐款金額的 91%。圖 5 中將經濟學家的表現與其他學科的表現進行了比較。

Figure 5
圖 5. 平均捐款與根據收入預期捐款的比率。

在我們調查涵蓋的其他許多方面,經濟學家的行為與其他學科學員的行為幾乎沒有什麼不同。例如,經濟學家回報他們會採取代價高昂的行政措施來起訴涉嫌作弊的學生的可能性僅略低於其他學科學員。就他們報告的「志願活動」時數而言,經濟學家實際上略高於整個樣本的平均水平。就他們報告的在總統選舉中的投票頻率而言,經濟學家僅略低於樣本平均水平。

D. 經濟學家與囚徒困境

在本節中,我們將報告我們對經濟學系學生和非經濟學系學生在囚徒困境賽局中的表現進行的大型實驗研究結果。

表 1 顯示了標準囚徒困境中兩位參與者 X 和 Y 的貨幣報酬(以美元計)。在表 1 中,與所有囚徒困境一樣,當每位參與者都合作時,每位參與者獲得的報酬都高於每位參與者都背叛時。但是,當一位參與者的策略固定時,另一位參與者透過背叛獲得的報酬始終高於合作;因此出現了困境。透過遵循個人自利,每位參與者的境況都比每位參與者都合作時更糟。

Table 1
表 1. 囚徒困境賽局的貨幣報酬。

自利模型最受讚譽和最具爭議的預測之一是,人們在一次性囚徒困境中始終會背叛。因此,該賽局提供了一個機會來檢驗各個群體表現出自利行為的程度。因此,我們進行了一項大型一次性囚徒困境實驗,其中涉及經濟學系學生和非經濟學系學生。我們的許多受試者是從課程中招募的學生,囚徒困境是這些課程教學大綱中的一個項目。其他人則接受了關於該賽局的詳細簡報。

我們的受試者以三人一組的方式會面,並且每個人都被告知他將與其他兩位受試者中的每一位進行一次賽局。表 1 中顯示的報酬矩陣對於賽局的每次進行都是相同的。受試者被告知賽局將以真錢進行,並且沒有參與者會知道他們的夥伴在每次賽局中的回應方式。(以下將詳細介紹如何維持機密性。)

在受試者有機會相互認識一段時間後,每位受試者都被帶到一個單獨的房間,並被要求填寫一份表格,說明他對其組中其他兩位參與者的回應(合作或背叛)。在受試者填寫完表格後,結果被統計出來,並支付了款項。每位受試者收到一筆單筆付款,這是三個不同金額的總和:(1) 與第一位夥伴進行賽局的報酬;(2) 與第二位夥伴進行賽局的報酬;以及 (3) 從大量正值和負值列表中隨機抽取的一項條款。這三個要素都無法單獨觀察到,只能觀察到它們的總和。

隨機條款的目的是使受試者不可能從她的總付款中推斷出任何其他受試者是如何進行賽局的。它既防止了推斷個人選擇的可能性,也防止了推斷甚至群體選擇模式的可能性。因此,與早期的囚徒困境實驗不同,我們的實驗即使在她的每個夥伴都背叛(或都沒有背叛)的情況下,也無法讓受試者推斷出發生了什麼事。

在實驗的一個版本(「無限制」版本)中,受試者被告知他們可以承諾不背叛,但他們也被告知,他們回應的匿名性將使這類承諾無法強制執行。在實驗的其他兩個版本(「中等」和「有限」版本)中,不允許受試者對其策略做出承諾。後兩個版本彼此之間的區別在於賽局前互動的長度,中等組允許最多 30 分鐘,有限組不超過 10 分鐘。所有組在實驗開始時都接受了關於囚徒困境的廣泛簡報,並且每位受試者都被要求在結束時完成一份問卷,以驗證他或她確實理解了不同選擇組合的後果。

整體樣本的結果

對於整體樣本,總共有 267 個賽局,這意味著總共有 534 個合作和背叛之間的選擇。經濟學系學生和非經濟學系學生的選擇如圖 6 所示,我們看到經濟學系學生的背叛率為 60.4%,而非經濟學系學生僅為 38.8%。

Figure 6
圖 6. 整體樣本的背叛率和合作率。

毋庸置疑,這種差異模式強烈支持了經濟學系學生比非經濟學系學生更可能表現出自利行為的假設 (p<.005)。

新增控制變數

前面我們提到,經濟學系學生與其他學生之間觀察到的差異的一個可能解釋是,經濟學系學生比其他學生更可能是男性。為了控制性別、年齡和實驗條件的可能影響,我們進行了表 2 中報告的普通最小平方法迴歸。由於每位受試者進行了兩次賽局,因此個別回應在統計上並非獨立的。為了規避這個問題,我們將樣本限制為 207 名受試者,他們要么與其兩位夥伴都合作,要么都背叛。從樣本中刪除了與一位夥伴合作而與另一位夥伴背叛的 60 名受試者。因變數是受試者的策略選擇,合作編碼為 0,背叛編碼為 1。自變數是「econ」,經濟學系學生取值為 1,所有其他學生取值為 0;「unlimited」,無限制版本實驗中的受試者取值為 1,所有其他受試者取值為 0;「intermediate」,中等版本中的受試者取值為 1,所有其他受試者取值為 0;「limited」,有限版本,為參考類別;「sex」,男性編碼為 1,女性編碼為 0;以及「class」,大一新生編碼為 1,大二學生編碼為 2,大三學生編碼為 3,大四學生編碼為 4。

因變數:自身回應
R2 = 22.2%    R2(調整後) = 20.3%
s = 0.4402,自由度為 207 - 6 = 201
來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比率
迴歸 11.1426 5 2.229 11.5
殘差 38.9540 201 0.193801


變數 係數 標準誤 t 比率
常數 0.579127 0.1041 5.57
econ 0.168835 0.0780 2.16
unlimited 0.00
intermediate -0.091189 0.0806 -1.13
limited -0.329572 0.0728 -4.53
sex 0.239944 0.0642 3.74
class -0.065363 0.0303 -2.16

表 2. 整體樣本迴歸

與關於合作中性別差異的各種其他發現一致,我們估計,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男性背叛的機率比女性的相應機率高出近 0.24。即使在控制性別的影響後,我們也看到經濟學系學生背叛的機率比非經濟學系學生的相應機率高出近 0.17。

無限制和中等實驗類別的係數代表相對於有限類別的背叛率的影響。正如預期的那樣,中等類別(受試者比有限類別有更多的時間互動)的背叛率較小,並且在無限制類別(允許受試者承諾合作)中進一步急劇下降。經受試者許可,我們錄製了幾個無限制組的對話,並且每個人都總是向他的每個夥伴承諾他會合作。(畢竟,承諾背叛是沒有意義的。)

最後請注意,隨著學生在學校的進展,總體背叛率顯著下降。班級係數被解釋為意味著,平均而言,隨著每過一年,背叛的機率會下降近 0.07。當我們探討經濟學培訓是否是經濟學系學生背叛率較高的原因時,這種模式將被證明很重要。

無限制子樣本

將重點放在無限制子樣本中的受試者身上,我們在圖 7 中看到,一旦允許受試者承諾合作,經濟學系學生和非經濟學系學生之間的差異實際上就消失了。對於這個子樣本,經濟學系學生的背叛率為 28.6%,非經濟學系學生為 25.9%。

Figure 7
圖 7. 無限制子樣本(允許承諾)。

中等和有限子樣本

由於經濟學系學生較高的背叛率主要歸因於實驗的無承諾條件,因此我們剩餘的分析重點放在有限組和中等組的受試者身上。這些組遇到的條件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它們最接近於近似實務中遇到的社會困境的條件。畢竟,人們很少有機會看著對方的眼睛並承諾不在荒涼的海灘上亂扔垃圾或斷開汽車上的煙霧控制裝置。

在圖 8 中,我們報告了匯總的有限組和中等組的選擇。將圖 8 中的條目與圖 7 進行比較,我們清楚地看到了經濟學系學生和非經濟學系學生背叛率較高的證據。經濟學系學生和非經濟學系學生的背叛率分別為 71.8% 和 47.3%,彼此之間的差異在 .01 水平上具有顯著性。

Figure 8
圖 8. 無承諾子樣本的背叛率和合作率。

合作和背叛的原因

作為出口問卷的一部分,該問卷測試了我們的受試者對與不同選擇組合相關的報酬的理解,我們還要求他們說明做出選擇的原因。我們假設經濟學家會更傾向於以自利的方式解釋賽局的目標,因此在描述選擇原因時更可能僅參考賽局本身的特徵。相比之下,我們預期非經濟學家會更願意接受解釋賽局的替代方式,因此更可能向他們的夥伴尋求關於如何進行賽局的線索。因此,我們預期非經濟學家會更頻繁地提及他們對夥伴的感受、人性的各個方面等等。這正是我們發現的模式。在經濟學系學生樣本中,31% 的人在解釋其選擇的策略時,僅參考了賽局本身的特徵,而非經濟學系學生中只有 17%。透過偶然性獲得如此不同回應的機率小於 .05。

對於經濟學家較高的背叛率,另一種可能的解釋是,經濟學家可能比其他人更預期他們的夥伴會背叛。畢竟,自利模型鼓勵這種預期,而且我們從其他實驗中得知,如果受試者被告知他們的夥伴將會背叛,大多數受試者都會背叛。為了調查預期的作用,我們在康乃爾大學經濟學系的一門高年級公共財政課程中詢問學生,如果他們確定他們的夥伴將會合作,他們是否會在一次性的囚犯困境中選擇合作或背叛。這些學生大多數是大學三年級和四年級的經濟學專業學生。在回覆我們問卷的 31 名學生中,有 18 名(58%)表示他們會背叛,只有 13 名表示他們會合作。相比之下,在給予相同問卷的 41 名非經濟學專業的康乃爾大學大學生中,只有 34%(14 名)表示他們會背叛已知會合作的夥伴(p<.05)。對於相同的兩組受試者,幾乎所有受訪者(31 名經濟學學生中的 30 名和 41 名非經濟學學生中的 36 名)都表示,如果他們知道他們的夥伴會背叛,他們也會背叛。從這些回覆中,我們得出結論,雖然對夥伴表現的預期確實在預測行為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即使兩組人對夥伴表現持有相同的預期,經濟學家的背叛率仍然會顯著高於非經濟學家。

II. 為什麼經濟學家的行為有所不同?

在前幾節中,我們已經看到證據表明,經濟學家在各種不同的層面上,其合作程度都低於非經濟學家。這種行為上的差異可能完全是經濟學訓練的結果。或者,這種差異可能僅僅因為選擇主修經濟學的人一開始就有所不同。又或者,這可能是這兩種效應的某種結合。我們現在報告關於經濟學訓練是否起因果作用的證據。

A. 高年級生與低年級生的比較

如果經濟學訓練在不合作行為中起因果作用,那麼我們預期在囚犯困境實驗中,背叛率會隨著接觸經濟學訓練的時間增加而上升。再次關注無承諾子樣本,圖 9 顯示了按專業和教育程度劃分的背叛率。如圖所示,經濟學專業高年級生(三年級和四年級)和低年級生(一年級和二年級)的背叛率幾乎相同。相比之下,非專業學生的背叛率,低年級生比高年級生高出約 33%。

Figure 9
圖 9. 高年級生和低年級生的背叛率。

當我們控制其他影響背叛率的因素時,圖 9 所示的模式仍然成立。如表 3 總結的迴歸方程式所示,經濟學專業高年級生和經濟學專業低年級生的背叛機率沒有顯著差異。對於非專業學生,每個類別的背叛機率都遠低於專業學生,並且隨著過渡到高年級身分,背叛機率下降了超過 0.16。

因變數:自身回應
R2 = 16.4%    R2(調整後) = 12.8%
s = 0.4673,自由度為 124 - 6 = 118
來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比率
迴歸 5.0359 95 1.007 24.61
殘差 25.7624 118 0.218325


變數 係數 標準誤 t 比率
常數 0.628734 0.1436 4.38
limited 0.00
intermediate -0.095040 0.0876 -1.09
sex 0.257538 0.0896 2.88
econ 1,2 0.00
econ 3,4 -0.026936 0.1623 -0.166
nonecon 1,2 -0.151050 0.1426 -1.06
nonecon 3,4 -0.313266 0.1427 -2.20

表 3. 教育程度對背叛率的影響。

因此,對於一般學生來說,隨著邁向畢業,合作行為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但經濟學專業學生則明顯沒有這種趨勢。根據現有的證據,我們無法確定非經濟學專業學生的這種趨勢是否反映了非經濟學課程的內容。但無論這種趨勢的原因是什麼,經濟學專業學生沒有這種趨勢的事實,都與經濟學訓練在經濟學家觀察到的較低合作率中,至少起著某些因果作用的假設相符。

B. 誠實調查

為了進一步評估經濟學訓練是否會抑制社會困境中的合作,我們向康乃爾大學兩門入門微觀經濟學課程的學生,以及康乃爾大學入門天文學課程的對照組學生,提出了一對道德困境。在其中一個困境中,一家小企業的業主收到十台微電腦,但帳單上只列出九台,問題是業主是否會將錯誤告知電腦公司。受試者首先被要求估計業主會指出錯誤的可能性(0-100%),然後在相同的回應量表上,指出如果他們是業主,他們有多大可能指出錯誤。第二個困境是有關遺失的信封,信封內裝有 100 美元,並寫有業主姓名和地址,撿到信封的人是否有可能歸還。受試者首先被要求想像他們遺失了信封,並估計陌生人會歸還信封的可能性。然後,他們被要求假設角色互換,並指出他們會將錢歸還給陌生人的可能性。

每個班級的學生都完成了兩次問卷,第一次是在九月開學的第一週,第二次是在十二月期末考週。

對於四個問題中的每一個問題,如果學生在九月到十二月期間,針對該問題勾選的機率上升,則被編碼為「更誠實」;如果在此期間下降,則被編碼為「較不誠實」;如果保持不變,則被編碼為「無變化」。我們的假設是,即使只是一個學期的入門微觀經濟學課程,也會對學生對社會中自利行為程度的預期,以及他們自身表現出自利行為的傾向產生可衡量的影響。

我們調查的第一位入門微觀經濟學講師(講師 A)是一位主流經濟學家,其研究興趣在產業組織和賽局理論。在課堂講座中,這位講師非常強調囚犯困境,以及相關的例子,說明生存的迫切需求如何經常與合作背道而馳。第二位微觀經濟學講師(講師 B)是中國毛澤東時代經濟發展的專家,他沒有以相同的程度強調這些材料,但確實指定了一本主流入門教科書。基於這些差異,我們的預期是,任何觀察到的經濟學訓練效果,都應該在講師 A 的課堂上比在講師 B 的課堂上更強。三個班級的結果總結在圖 10-12 中。

入門微觀經濟學 A (N 48)

Figure 10
圖 10. 問卷調查結果,入門微觀經濟學 A。

入門微觀經濟學 B (N 115)

Figure 11
圖 11. 問卷調查結果,入門微觀經濟學 B。

天文學概論 (N 30)

Figure 12
圖 12. 問卷調查結果:天文學概論。

如圖 10 和圖 11 所示,在講師 A 的入門經濟學課堂中觀察到一種趨向於更憤世嫉俗的回應,但在講師 B 的課堂中則沒有觀察到。在我們的天文學概論對照組學生中(圖 12),在一個學期的過程中,存在著一種趨向於較不憤世嫉俗的期望和行為的微弱趨勢。

人們可能會很自然地想知道,圖 10 和圖 11 中反映的差異,是否可能部分源於學生選擇了他們的講師,而不是被隨機分配。或許許多學生事先就已知道兩位教授的意識形態聲譽,導致不成比例的較不憤世嫉俗的學生選擇了講師 B 的課程。然而,有兩個觀察結果有力地反駁了這種解釋。首先,對於四個問題的初始回應的平均值,實際上在兩個班級中幾乎相同。其次,請注意,圖 10 和圖 11 記錄的不是憤世嫉俗的程度,而是課程開始和結束之間該程度的變化。因此,圖 11 告訴我們,即使微觀經濟學 A 的學生一開始就更憤世嫉俗,他們在本學期的課程中變得更加憤世嫉俗。這一發現與強調自利模型傾向於抑制合作的假設相符。

討論

先前已經有幾次嘗試,想找出經濟學家的行為是否比非經濟學家更自利。Marwell 和 Ames 發現經濟學家更傾向於搭便車,但由於他們的經濟學家和非經濟學家樣本在學術背景和興趣以外的許多方面都不同,因此這個發現並不確定。Carter 和 Irons 在最後通牒議價賽局中的發現,受到另一種解釋的影響,這種解釋基於經濟學專業學生可能對初步文字遊戲中的表現如何影響最後通牒賽局中的權利持有不同觀點的可能性。

我們認為,我們的囚犯困境結果構成了迄今為止最明確的證明,證明了經濟學家和非經濟學家在自利行為程度上存在巨大差異。而我們關於慈善捐贈的調查,為經濟學家比其他人更可能搭便車的假設提供了額外的支持。

但我們也強調,這兩項練習都產生了證據,表明經濟學家在至少某些情況下,會以傳統的社群主義方式行事。例如,他們報告在志願活動中花費的時間與其他人一樣多,而且他們對慈善機構的總捐款,僅略低於根據他們的收入預期應有的捐款。最後,在我們囚犯困境實驗的無限版本中,受試者可以承諾合作,經濟學家幾乎與非經濟學家一樣有可能合作。

我們也發現證據與以下觀點一致,即合作性的差異部分是由於經濟學訓練造成的。首先,我們看到經濟學專業學生和非專業學生之間背叛率的差距,往往隨著學生邁向畢業而擴大。其次,我們看到入門微觀經濟學,至少以某種方式教授時,似乎會影響學生對誠實的態度。

顯然,我們關於經濟學家和非經濟學家之間行為存在差異的證據,比我們關於經濟學訓練在造成這種差異方面起因果作用的證據更具說服力。但還有其他間接證據支持這種作用。在數十年來關於囚犯困境的實驗研究中,最明確的模式之一是,任何給定參與者的行為,都受到該參與者對其夥伴將會做什麼的預測的強烈影響。在涉及非經濟學家的實驗中,預期他們的夥伴會合作的人通常自己也會合作,而那些預期他們的夥伴會背叛的人幾乎總是會背叛。在我們的實驗中,經濟學家預測他們的夥伴會背叛的可能性,比非經濟學家高出 42%。如果這種觀點上的差異,沒有任何一部分是反覆接觸行為模型的結果,那將是令人驚訝的,該行為模型的明確預測是,當自利指示時,人們將會背叛。

為了討論起見,假設接觸自利模型確實會導致人們表現得更自私。這應該引起關注嗎?在支持合作的規範有助於解決囚犯困境和其他市場失靈的程度上,自私行為上升的一個代價是經濟產出的實際價值下降。誰承擔了這個代價?按照傳統的說法,是那些繼續合作行為的人,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公平結果。然而,最近有幾位研究人員提出,不合作行為的最終受害者,可能是那些實踐不合作行為的人。例如,假設有些人總是在一次性的囚犯困境中合作,而另一些人總是遵循看似佔優勢的背叛策略。如果人們可以自由地與自己選擇的其他人互動,並且如果存在區分合作者和背叛者的線索,那麼合作者將會選擇性地與彼此互動,並獲得比背叛者更高的回報。在其他地方,我們已經證明,即使在涉及陌生人的短暫相遇中,實驗受試者也擅長預測誰會在囚犯困境賽局中合作,誰會背叛。如果人們更擅長預測他們熟識的人的行為,那麼直接追求物質自利可能確實常常會適得其反。

這些觀察結果並沒有挑戰自利作為人類動機的明顯重要性。但它們確實表明,需要一個更豐富的人類行為模型,一個明確承認持有合作動機的人往往會領先的模型。

參考文獻

Akerlof, George. “忠誠過濾器 (Loyalty Filters),” 美國經濟評論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3, 3 月, 1983: 54-63.

Carter, John 和 Michael Irons. “經濟學家有何不同?如果有,為什麼? (Are Economists Different, and If So, Why?)” 經濟展望期刊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5, 春季, 1991.

Carter, John 和 Michael Irons. “經濟學家有何不同?如果有,為什麼? (Are Economists Different, and If So, Why?)” (上述論文的較長、未發表版本), Holy Cross 學院, 1990 年 12 月。

Dawes, Robyn. “社會困境 (Social Dilemmas),” 心理學年評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31, 1980: 163-93.

Etzioni, Amitai. 道德維度:邁向新經濟學 (The Moral Dimension: Toward a New Economics), 紐約: 自由出版社 (The Free Press), 1988.

Frank, Robert H. 理性範圍內的激情 (Passions Within Reason), 紐約: W. W. Norton, 1988.

Frank, Robert H., Thomas Gilovich, 和 Dennis T. Regan, “合作者可以找到彼此嗎? (Can Cooperators Find One Another?)” 未發表論文, 1992.

Gilligan, Carol. 不同的聲音 (In a Different Voice), 劍橋, 麻薩諸塞州: 哈佛大學出版社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Guth, Werner, Rolf Schmittberger, 和 Bernd Schwarze. “最後通牒議價的實驗分析 (An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Ultimatum Bargaining),” 經濟行為與組織期刊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3, 1982: 367-88.

Hirshleifer, Jack. “論情感作為威脅和承諾的保證 (On the Emotions as Guarantors of Threats and Promises),” 收錄於 John Dupre, ed., 最新與最佳:關於演化與最佳化的論文 (The Latest and the Best: Essays on Evolution and Optimality), 劍橋, 麻薩諸塞州: MIT 出版社 (The MIT Press), 1987.

Kahneman, Daniel, Jack Knetsch, 和 Richard Thaler. “公平與經濟學的假設 (Fairness and the Assumptions of Economics),” 商業期刊 (Journal of Business), 59, 1986: S286-S300.

Mansbridge, Jane J. 超越自利 (Beyond Self-Interest), 芝加哥: 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0.

Marwell, Gerald 和 Ruth Ames. “經濟學家搭便車,其他人呢? (Economists Free Ride, Does Anyone Else?)” 公共經濟學期刊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5 (1981): 295-310.

Tullock, Gordon. 投票動機 (The Vote Motive), 倫敦: 經濟事務研究所 (Institute for Economic Affairs), 1976.

附錄 1:全樣本機率和對數模型

機率模型: Pr[自身回應 1 | X] F(Xb),
其中 F 是標準常態累積分布函數。
觀察值:207    正確案例:150
對數概似值:-114.96953    平均概似值:.57383787
變數 係數 標準誤 t 比率
常數項 .2546171 .3195718 .7967445
unlimited -1.002759 .2312719 -4.335844
intermediate -.2769906 .2439911 -1.135249
limited .00
class -.2005716 .0952301 -2.106178
sex .7184583 .1988373 3.613298
econ .4831544 .2410665 2.004237


對數模型: Pr[自身回應 1 | X] exp(Xb)/(1+exp(Xb))
觀察值:207    正確案例:150
對數概似值:-114.82229    平均概似值:.57424621
變數 係數 標準誤 t 比率
常數項 .4646459 .5381353 .8634368
unlimited -1.696657 .3991972 -4.250174
intermediate -.4859651 .4060518 -1.196806
limited .00
class -.3469820 .1628891 -2.130173
sex 1.196511 .3347973 3.573837
econ .8411330 .4056866 2.073357

附錄 2:倫理問卷

本問卷是針對商業和個人生活中出現的倫理問題之態度進行的持續研究的一部分。請仔細閱讀每個問題,並嘗試將自己想像成問題描述的情況。然後,針對每個問題勾選最合適的回應類別。


問題 #1。

為了提高生產力,一家小企業的業主訂購了十台個人電腦供員工使用。當 UPS 的貨運送達時,他注意到郵購公司的發票只列出九台電腦的費用,即使貨運中包含了全部十台電腦。

業主有兩個選擇。(1) 他可以將錯誤告知郵購公司,並要求開立正確金額的帳單;或者 (2) 他可以支付發票上顯示的金額,而不採取進一步行動。

如果業主支付了顯示的金額,最壞的情況是郵購公司稍後可能會發現錯誤,並向他收取第十台電腦的費用。錯誤永遠不會被發現的可能性很高(例如 0.99)。

您認為業主會將錯誤告知郵購公司並要求開立正確金額帳單的可能性有多大?(勾選一個。)

Response grid


問題 #2。

如果您是問題 #1 中描述情況的業主,您會將錯誤告知郵購公司並要求開立正確金額帳單的可能性有多大?(勾選一個。)

Response grid

(請翻頁)


問題 #3。

在參加完一場足球賽後,您回到家發現您從外套口袋裡遺失了一個信封。信封內裝有 100 美元現金,外面寫有您的姓名和地址。一位陌生人撿到了這個信封。

您認為這個人會將您的 100 美元歸還給您的可能性有多大?(勾選一個。)

Response grid


問題 #4。

如果您撿到了一個像問題 #3 中描述那樣裝有 100 美元的信封,您會將陌生人的現金歸還的可能性有多大?(勾選一個。)

Response gri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於以下每一項,請勾選適用於您的類別

性別: 男_____________女____________

年級: 大一________ 大二__________

大三___________大四_____________其他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將在十二月對本問卷進行後續調查。為了將後續問卷與本問卷進行配對,我們需要您的每個人的識別碼,這個識別碼既能保護您的匿名性,又能讓您在十二月輕鬆回憶起來。過去的經驗表明,可以從您的中間名和您母親的娘家姓氏製作出具有這些屬性的代碼。

您的中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母親的娘家姓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常感謝您的合作。


本文的較短版本發表於經濟展望期刊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第 7 卷,第 2 期(1993 年春季),第 159–171 頁。